威馬正式遞交破產申請后,不少車主發現智能車機云服務已經完全停用,引起不小爭議。 10月10日,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顯示,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申請破產重整。 隨后威馬在社交媒體表示:威馬不會躺平,更不會倒下,希望通過調整企業戰略,解決財務債務問題,獲得投資人參與重構和發展等展開積極自救。 成立于2015年的威馬,曾是國內最早一批新勢力造車之一,早期與新勢力御三家蔚來、小鵬、理想并稱為“新勢力四小龍”,一度處于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 成立后,威馬先后發布EX5、EX6、W6等車型,并且憑借超強的產品力和極高的性價比,獲得市場認可,逐漸發展成一匹黑馬。 2018年,威馬汽車交付量排名行業第二;2019年,威馬穩居新勢力頭部梯隊,銷量甚至一度超越蔚小理;2020年威馬汽車累計銷量達到2.24萬輛,位居新勢力第四。但在隨后兩年,威馬迎來自己的至暗時刻,月銷量極速下滑。 在經歷過2019年的1.28萬輛,202年的2.19萬輛以及2021年的4.42萬輛的銷量擴張之后,威馬度過了自己的高光時間。 隨后從2022年開始,威馬汽車銷量開始下滑,從百度Apollp出行在擬收購威馬的公告中提到,2022年上半年威馬僅交付了1.65萬輛汽車,數據下滑嚴重。 根據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威馬汽車的年虧損分別達到41億元、50億元以及82億元。 從2022年10月份開始,威馬M4及以上管理者主動降薪,僅發放50%基本工資,其他員工發放70%基本工資,同時發薪日從次月8日調整為次月25日,員工額外獎金、留任獎金以及年終獎停發,購車補貼暫停,威馬危機全面爆發。 短暫輝煌之后,威馬大廈將傾,一方面是由于新能源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其中最大的鯰魚特斯拉入化占據了主導地位。加上其他新勢力品牌開始發力,蔚小理逐漸受到市場認可,而威馬卻在技術創新、產品質量以及營銷策略等方面暴露出諸多問題。 數據顯示,2019年-2021年,威馬的研發投入每年從未超過10億元,甚至2021年還出現了同比下降的情況,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1年理想研發投入32.9億元,小鵬投入41.1億元,遠遠高過威馬同期的9.82億元。 面對技術迭代加速的新能源市場,威馬的創新造血能力不足,就已經注定了其被淘汰的結果,這也是為何蔚來即使面臨巨額虧損,也依然要將研發作為重點的原因之一。 威馬車主何去何從 在威馬提交破產申請后不久,就有車主反映,自己的威馬汽車出現了聯網失敗,車機系統、手機App中的遠程操作全部失效,除了導航還是正常的,大多功能皆以停用,威馬的服務器似乎已經關停。 針對這種情況,部分威馬車主致電客服,但意料之中的無人接聽。而后,威馬汽車官網首頁也已經無法打開,顯示“很抱歉,您訪問的源站暫時無法響應,請稍后重試或聯系網站管理員! 除此之外,車主還發現車機自帶的4G聯網也已停用,手機App大面積空白,只能接收數據而無法控制車輛。這也意味著,威馬車主將失去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體驗,一夜回歸解放前,甚至不如一些智能化跟上步伐的燃油車。 事實上,早在上個月甚至更早以前,E5、W6車主就已經發現App異常,藍牙無法連接以及車機顯示服務器異常等問題?梢哉f此事早有預兆,站在車主角度來看,這無疑再次削弱用戶對于新能源汽車的信任。 新勢力品牌破產,如何保障用戶體驗 燃油車時代,車企破產了對于車主會有一定影響,但用戶還能正常用車,市面上通?梢哉业綆齑娴脑瓘S或是副廠配件,一般問題不大,無非就是維修稍微麻煩點。不同于燃油車,新能源汽車主打智能化,破產退市之后帶來的影響面遠遠高于燃油車。 新能源汽車重智能化體驗,更重云端,一旦服務器關停,各項功能失效,對于用戶而言就僅剩一個中控大屏。 包括遠程控制、部分依賴網絡的語音助手、藍牙車鑰匙等等,甚至就連App都進不去,充電都成問題,好好的智能車直接變成一臺「智障車」。 其次,作為新興造車勢力,大多數都還沒有實現資金正向循環,處于虧損狀態。對于壽命長達10年以上的產品而言,新勢力車企哪有能力為用戶保障10年以上的備件供應和售后服務? 同時電車的保養以及維修門檻往往更高,配件通用性更低,尤其是智能設備增多,一旦電子層面出現故障,例如芯片問題,離開官方之后的可維修性幾乎為0。 威馬如今的情況就是新勢力品牌破產之后的最壞情形,車主怨聲載道,只要威馬沒有能力恢復服務,車主就只能被動接受這一事實,等待法律給出解決方案。 威馬事件也會打擊部分用戶對于新勢力品牌的信任程度,畢竟沒有哪個用戶愿意承擔購買車型在生命周期內有失去智能化服務的風險。 而依附于傳統車企的新能源品牌例如極氪、智己、深藍等等,可能會更多受到消費者認可,畢竟身后有大公司的背書,更值得信任。 站在用戶的角度,保障用戶長期權益是任何一家車企都必須履行的承諾,其中就包括智能化體驗。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主要賣點,車企應該開始考慮智能化問題,一旦各種基于互聯網、基于云端的服務全面停用,對用戶會造成巨大傷害,也會對行業造成影響。 不過,燃油車時代當車企宣布破產或者推出中國市場時,一般都會標明售后服務的接手詳情,給車主一個交代。 例如謳歌的后續服務由廣汽本田接管;菲亞特的維保以及售后服務則有Stellantis中國來提供。但新能源汽車系統級更新復雜程度要大得多,這也是不同于燃油車的地方,技術壁壘性較強。 總結 新勢力車企的涌現拉開了中國新能源時代的帷幕,但快速擴張之下,如何讓服務保障跟上時代也是各家車企需要深思的問題,不能讓這種隱憂伴隨消費者始終,做好長期規劃,不要重蹈威馬覆轍。 對于用戶而言,擦亮眼睛,選擇可靠的品牌,或是背靠傳統車企的品牌是最穩妥的做法,新勢力中,例如蔚來這種堅持長期主義的車企,往往對于用戶的后續服務更加看重?傊,新能源時代,用戶選擇更多,也要更加謹慎。 |
|
||
|